2020-07-17
行业洞察

那些历经磨难的老牌酒店,如何成为新的“传奇”?

2020-07-17
 
人们都喜欢听故事,行业有行业故事,品牌有品牌故事,故事不是写出来的,是走出来的。当一个品牌诞生,一座酒店落成,故事也就开始了。或许还要更早——当创始人萌生与之相关的第一个念头,故事就已经拉开序幕。往后,岁月的磨难、时间的礼物、人物的动静、时代的背景、历史的打磨,行业的纷争......成为故事的章节,而每一章每一节,都蕴含着赤裸的现实,与无尽的辛勤。上周我们推送了“酒店人书单”,那些书籍中的故事,大都是往日走来的艰辛历程,这些往事,经过时间的酝酿,成为其鲜活而动人的品牌故事。所谓一帆风顺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而一帆风顺的行业也未必精彩。一个行业亦或一个品牌,一座酒店,发展的历程中,会有辉煌,也会有磨难。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当低谷来临,坦然相待,积极应对。如同北京还有东京街头逐渐褪色的老牌豪华酒店,酝酿了浓浓的岁月芳华,它们有些成为了遗产酒店,有些则被认为是奢侈地产,当它们决定被再改造,即是一曲新的华章序幕的冉冉升起,而曾经历经的磨难,将成为其品牌故事里,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么,让我们看看那些老酒店,是如何实现“潮流再造”,继续在行业的舞台焕然生机,它们本该是历史的遗物,却在新的时代找到不同凡响的归宿。
                
它们曾是传奇,
但传奇也会落幕。
不甘成为酒店史上泛黄的一页,
它们纷纷选择,
被改造。





- 01 -
   疫酒店业的潮流再造 - 东京  


在东京的每个角落几乎都适合书写一部剧本。从夜夜笙歌的歌舞伎町,到涩谷及原宿时刻变化更新的年轻风向,鲜明于世界上其他大城市之处的是,东京似乎总具备着拥抱亚文化及开创新时代文化的能力。于是,立于东京的酒店,不论新旧,仿佛天然自带文化魅力。东京一方面带有东方式视角,另一方面又有一种庞杂的城市背景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浓浓的东京特质流转于酒店空间,其收获的是宛如银幕剧情般的戏剧性。


东京


NO.1
大仓酒店的落幕与重生

2014年,大仓饭店(Hotel Okura)将要推倒改建为玻璃幕墙大楼的消息不胫而走。这座落成于1962年的大仓饭店是诸多日本建筑设计爱好者心中的不朽经典,从一开幕大仓饭店就担负起1964年东京奥运会接待世界宾客的重任,直至2014年4月,大仓饭店亦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访日时的下榻之选。次年8月31日,则是大仓饭店本馆推倒改造前的最后一日。

2014年夏天,英国著名杂志《Monocle》在其官方网站及杂志刊载了一篇名为《Save The Okura》的文章,甚至架设起全民联署的专门网站savetheokura.com。这一举动使众多大仓饭店的粉丝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令全世界更多并不了解的网友和读者意识到,东京存在着这样一座可视为文化瑰宝的饭店。

大仓饭店(Hotel Okura)


大仓饭店建成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前两年,彼时已经度过了53年的风雨历程。由建筑师、民艺家、陶艺家等众多艺术家共同打造的大仓饭店,将日本传统文化元素和氛围与现代酒店需求完美结合。从建筑材质、软装陈设、色彩运用,甚至服务生的和式着装与谈吐礼仪,无不令人沉醉于60年代东京的时代感。

当年贴切的呈现,在当今看来仍是毫不刻意自然而然的彰显,这便是大仓饭店令人难以忘怀的部分。同时包括了饭店著名的“Orchid Room”餐厅,茶艺空间、棋艺沙龙以及日本花道无处不在的体现,都使得大仓饭店与后来不断进驻东京的连锁奢华酒店形成区隔,独树一帜。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规划甚至自然灾害,东京居民已经习惯于建筑的消失,建筑的改造与重建之时也都会有融入日本美学和日本待客之道的考量。可对于这二者皆是与生具来的大仓饭店,《Monocle》的形容是:大仓饭店的死亡,就像是失去了最好的朋友一样,对于我们来说,如果失去了Hotel Okura,东京,就不一样了。


记录大仓主馆歇业前72小时的《再见,老字号酒店》纪录片


当大仓饭店拆除的消息一发出,伦敦时尚杂志《monocle》发起了拯救大仓饭店到请愿计划,收到了来自全球近万个大仓饭店粉丝的签名支持。《经济学人》也从它对日本建筑与酒店史对非凡意义上质疑批判日本政府这项拆除计划。高端奢侈品牌Bottega Veneta也在instagram呼吁世人把与大仓饭店有关的照片放上来集体回忆大仓饭店。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座古老的酒店也与中国现代的辛亥革命有一定的渊源:东京大仓酒店曾经是中国辛亥革命的先驱——中国同盟会的发源地,据辛亥革命史研究专家保田文次考证,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在东京大仓宅邸建立,这座宅邸曾经为日本明治时期著名财阀大仓喜八郎所有,而后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现代东京大仓酒店。这种中日历史事件纵横交错的轨迹也很奇妙的大仓酒店浮现,早已注定了大仓酒店不仅仅是一座可供客人下榻的普通酒店,更是一座拥有长久历史沉淀与深厚历史文化意义的标杆。




尽管从商业酒店的运营标准来看,逐渐不符合日本防震标准并且设备日益老化的大仓饭店,如果依然要保持一个高规格酒店的运营与入住标准,的确只能重建才能实现这个目标。然而,作为一个具有历史代表性,见证了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兴起并且引领时代潮流的标杆性酒店,其文化意义与历史意义远远大于其商业价值,在53年漫长的时光里,它见证了日本东京经济的腾飞,见证了日本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首次完美融合,见证了众多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政商要人和明星在东京下榻的足迹......


大仓饭店


重建后的大仓,主楼的原配精髓在Prestige Tower的底部被足本复刻,纸木交织的屏窗、灯笼为灵感创作的六边形吊灯、漆面咖啡桌和梅花瓣扶手椅再度重聚。大仓曾为1964年奥运而生、成功塑造了现代日本高级酒店形象的大仓生来是个赢家,其为2020奥运倾力奉上的新妆容必将赢得掌声和尊重。



大仓饭店



NO.2
东京站酒店,车站里的豪华酒店

东京站是东京主要交通枢纽,其100年历史的建筑本身也被指定为日本的重要文化财产。东京站的红砖站舍竣工于1914年,由当时的建筑巨匠辰野金吾设计,除了作为车站设施,二楼还设有同样历史悠久的东京站旅馆(Tokyo Station Hotel),著名日本作家如江户川乱步、川端康成与松本清张都曾下榻于此。据说当年下榻在209号房间的松本清张就是在看着东京站交错来去的电车轨道时,构思下了经典推理小说《点与线》。


100年前的东京站


由于90年间建筑物的部分烧却、老朽,和耐震改修的必要性,2007年JR东日本开始耗资500亿日元翻修和复原东京站,历经5年时间,终于恢复了东京站100年前的样子,于2012年重新迎来了新的东京站和东京站酒店。

为了和国家重要文化财产“东京车站”相得益彰,酒店采用了欧洲古典色彩作为点缀,高挑的圆顶使整个空间给人舒适安逸的感觉。地处繁华地段的东京站酒店,不仅可以观赏到丸之内地区的美丽景色,更可以俯瞰东京车站圆顶下的车站大厅。


如今的东京站



- 02 -
   酒店业的潮流再造 - 北京  


问常年居住在北京的人,北京哪儿最堵,出现最多的答案非东三环莫属,如果再苛刻地限定一个范围,相信团结湖至国贸段可以轻松进入前三甲。路边80码的限速标志像是专为嘲笑路上蠕动的机动车而设立,车里的人个个都在思忖着何时才能化茧成蝶。

在这条破茧的路上,随处可见的不是镂空的桑树叶,而是一簇簇矗立在道路东西两侧,出自世界知名建筑设计师们的呕心之作。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被称作三角形,也是因其稳定性强的特性,稳定了它在建筑行业之中的地位。东三环以西,屹立在北京地标“大裤衩”(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对面的建筑里包括三家前后经历了脱胎换骨式改造的酒店,即:首北兆龙饭店(原兆龙饭店)、北京CHAO HOTEL(原北京城市宾馆)以及北京瑰丽酒店(原京广中心)。

以它们为顶点构架的三角似乎不愿仅仅满足于呈现新意,重新定义酒店的新时代才是那份更为贪婪的企图。


01 北京东三环夜景
02 首北兆龙饭店、CHAO HOTEL、北京瑰丽酒店均位于东三环西侧




NO.3
北京兆龙饭店的第二春


首北兆龙酒店原名北京兆龙饭店,由“华人世界船王”包玉刚于1981年投资兴建。在1980年以前,北京只有7家能够接待外宾的饭店,而且整体水准差国外的星级酒店一大截。当年,包玉刚以个人名义向国家捐赠1000万美元用于支持祖国发展旅游业。为了表达对父亲包兆龙老先生的纪念,他向国家提出唯一的请求,希望能以父亲的名字来命名这家酒店。在改革开放初期,1000万美元的捐赠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来说可谓分量十足,但命名的请求让大家不敢轻易接受这笔捐款。

中国人那股“宁可受饿受穷也不拿人分毫的骨气”让包玉刚先生的捐款变成了烫手山芋。拿不定主意的时任国家旅游总局副局长庄炎林将此事报告给邓小平同志,了解事情原委后的邓小平同志没有丁点迟疑,痛快地表示,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事嘛,用他一个名字,也没有关系嘛。


邓小平同志亲自接见包玉刚先生,交谈甚欢


1983年9月5日,邓小平同志还亲笔为兆龙饭店题名,并且在1985年10月25日破例出席了饭店的剪彩仪式。在改革开放初期,来华的外交、商务人士及游客明显增多。凭借先进的软硬件设计以及优质的服务,兆龙饭店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被誉为中国的名片。

新纪元来临之时,人民举国欢腾,而我们对于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及“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的记忆只能停留在千禧年之前,但是这家倾注了中国老一辈革命家、爱国商人心血的兆龙饭店却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01 邓小平同志等十位领导人出席仪式
02 邓小平同志题字


2002年,兆龙饭店迎来了它20周岁生日,并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翻新。这家承载着先辈意志的酒店期待再度绽放,想向全世界证明它的魅力历久弥新。但到了2015年,北京酒店行业遇冷,多项数据显示传统星级酒店对市场的吸引力开始下滑。兆龙酒店虽然是国有老字号企业,但过去的辉煌只属于过去,这张代表了中国的名片需要重新思考以后的发展方向。


兆龙饭店全貌


传统星级酒店从大堂到客房那种富丽堂皇的设计,满是中国红与亚洲黄的搭配,大理石石柱,地板,水晶吊灯,看上去虽然奢华,但不中不洋的混搭让审美水平越来越高的中国人越看越不是滋味。当老牌沦为乏味的代名词,改革势在必行。

2018年,已过不惑之年的兆龙饭店对外宣布暂停营业,历经三十多年的浮沉后,终于停下来喘口气,它也明白传统酒店的模式不能再满足当代人的挑剔,蛰伏,枕戈待旦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吃腻了珍馐美馔的人们脑子里不可能想的还是物质上面的丰足。兆龙饭店正是看到了这一趋势,打算来一次彻底的革命,首旅集团与首北基金是这回革命的操刀者,也预示着这家国有企业将会迎来私有化。


01 首北兆龙饭店正门
02 兆龙饭店全貌


这回,首北兆龙饭店引入凯悦旗下独立品牌Joie de Vivre (JDV)来激活新的可能。这也是凯悦此前成功收购 Two Roads Hospitality 后在亚太地区试水的第一家 JDV 品牌酒店。考虑到2019年也是凯悦在大中华区和亚太地区运营的第50周年,这一步棋颇具深意。

为了延续JDV一贯注重与当地社区文化相融合的传统,改造后首北兆龙在酒店一层入口处的画廊还设置了 LED竖屏,滚动展示着中国千禧一代儿时的游戏画面。中庭,从三层降下的纱幕也会在晚间展示酒店定制展示老北京记忆的光影视听画面。当JDV把其DNA毫无保留地注入进兆龙这副并不年轻的骨架里,是使其焕发第二春还是水土不服,还待时间检验。


首北兆龙BEI Commune露台


NO.4
从城市宾馆到三里屯CHAO HOTEL


工人体育场北路将三里屯太古里与三里屯SOHO一刀隔开,这条路似乎有着一股魔力,将三里屯百分之八十的人气牢牢地锁在北边的三里屯太古里。坐拥剩下那不足两成人气的三里屯SOHO展示着何谓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首北兆龙以西900米不到的地方,路过冷清的三里屯SOHO,有一座纯白的建筑,纯白的外墙,不起眼的入口,北京三里屯CHAO HOTEL就这样安安静静地将自己藏匿于喧嚣的三里屯之中。提到CHAO HOTEL就不得不追溯一下它的前身“北京城市宾馆”,这两个无论怎么样也无法产生联想的名字却同属于这栋建筑。


CHAO HOTEL前身,北京城市宾馆


北京城市宾馆于1990年开业,1998年重新装修,这家汇集了所有四星级酒店该有的设施于一体的四星级酒店名气却远远不及对面的三里屯酒吧一条街。平铺直叙的名字,陈陈相因的设施,唯独地理位置这个不需要太多设计的地方是它最大的优势。CHAO HOTEL的设计团队可能正是看中了北京城市宾馆极强的“可塑性”,才选择了它作为此次改造的目标。

从CHAO HOTEL不起眼的透明玻璃门可以窥见部分刻在墙壁上的独特的logo,错落的线条从各个方向穿过中间的圆。CHAO有着中文巢的意思,类似于鸟巢的logo设计正好印证了这一点,CHAO HOTEL的设计初衷也是希望为人们提供第二个像家一样,不仅仅只是一个落脚的地方。


CHAO HOTEL大堂


酒店打破了传统酒店功能单一的特点,设计了图书墙、影院、地下展览室、舞台、可供展览的展台、酒会、礼堂等设施。尤其是日光礼堂,CHAO HOTEL最别致的部分。为了保证礼堂顶部的通透,没有使用一盏吊灯,取而代之的是两侧的壁灯,这种设计可以为来此举办的各种活动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已经成为北京最为网红的婚礼场地之一。


01 CHAO HOTEl 大堂一侧阶梯。
02 CHAO HOTEL礼堂


当一家酒店在审美上足够强势足够有底气,它等待的就不是客人的检阅,而是深感自我有一种要为人们带来一种更高级的审美的使命。高级的美不一定需要昂贵与华丽,精心的巧思同样可以将寻常之物变得美不胜收,人之所以被称为高级动物,正是因为人类可以通过思考办到其他类动物不可能做到的事,保持思考,保持审美,这或许是CHAO HOTEL想向人们传达的概念。




NO.5
北京瑰丽,不破而立


镜头再拉到首北兆龙酒店以南1.6公里的地方。北京瑰丽酒店(原京广中心),一扇扇窗户把“大裤衩”框成了自家豪华观景房用以揽客的独有景色。

北京瑰丽酒店的前身是京广中心大厦,这座不该生于九十年代的建筑打破了人们当时对建筑的认知。京广中信大厦是北京市第一座超高层钢结构建筑,也是当时京城最高的建筑物,地上53层,地下3层,总高度208米。该工程于1986年10月开工,1990年6月竣工。

京广中心


当年,北京市时任副市长张百发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如果他不能及时完成亚运工程,就从京广中心最高的地方跳下去。这是发生在京广大厦身上的第一个故事,也是让它出名的故事。这一桥段也被用在了著名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当中,当时葛优饰演的纪春生在老傅家白吃白喝数日,为了吓唬和平,以死相逼,说要从阳台跳下去,傅家二儿子贾志新不吃这套说:“我们家太矮,有本事你从京广大厦跳下去啊。”当时只要提到京广大厦,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高!


瑰丽酒店景观房


在九十年代京广中心犹如一座来自外太空的建筑,修建工程也是历经万难千辛,需要经过层层报批,多方讨论才能最终拍板。而这样一座具有传奇色彩的宏伟建筑,在30年后的今天却已经被周围不断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所埋没。曾经北京第一高楼的称号也已易主,钢结构搭配玻璃幕墙的风格也已被广泛应用,更是被玩儿出了新花样。

京广中心在落寞的滋味里消沉,直到2014年,北京瑰丽酒店脱胎其中,强势出道。北京瑰丽像一场预谋已久的复兴,一切都太惊艳。拥有北京最美的植物温室泳池,最宽敞的客房,将京城华丽肃穆的气质与先锋艺术的新颖融于一身的酒店大堂,它开创了多条酒店设计的先河。酒店外墙由蒙古青石建成,色调的不同给人带来一种山峰错落的感觉,像是幅水墨山水画。两只名为椒图的古兽镇守在酒店大门两侧,传说龙生九子,排行老五的便是椒图,喜好安静,所以古人用它来镇宅……在融合中国元素方面,瑰丽绝不是堆砌所谓中国风的素材,而是从设计理念之处就下足了工夫。




澳大利亚设计师Stewart Robertson曾透露,6年间,他曾往返中国50余次来考察环境和寻找合适的素材,只为更深地理解中国文化。

操盘北京瑰丽酒店改造的郑志雯一举成名,没人预料到这位在哈佛大学学习应用数学的80后能在酒店业做出如此漂亮的手笔。但若深究,郑志雯敢在京广中心如此大刀阔斧地改造,也因为她既拥有底气也背负使命。

底气,是因为由香港地产“四大天王”之一的新世界集团投资的京广中心本来就是她自家的产业,新世界集团创始人郑裕彤是她的爷爷。使命,是因为2011年新世界耗资逾8亿美金收购了已露颓势的瑰丽及旗下5间酒店后,担任瑰丽酒店集团掌门人的郑志雯需要迅速在亚洲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瑰丽与京广中心的相遇正是传奇与传奇在新时代下的惊艳碰撞。


北京瑰丽酒店入口


回顾一下近四十年来北京豪华酒店的发展,从1980年至2019年,以十年为一个间隔,基本上每年都会有新的豪华酒店拔地而起。

从80年代到2019年,北京历年新开豪华酒店代表


2010年以后,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多数行业迎来了冬季,不少酒店选择停业甚至停业,挂牌出售。

近几年经济缓步上行,酒店行业具备足够的实力和勇气去革新自我来吸引口味越来越挑剔且越来越分化的消费者。而当下的疫情,却给我们的行业带来沉重的打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不过是行业故事中的乐章一曲。2019,行业的“改造之势”很多都在于品牌重塑、风格在造,如今或许需要加入更多的内核变革,好让品牌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有不败之地。未来,酒店业改造的潮流,势必更猛,也更辉煌。




文章版权归达岸品牌管理(杭州)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做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和出版,转载请至公众号输入“转载”查看转载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