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1
行业洞察

谁才是中国酒店业——东方文化的时代合伙人?【上篇】

2020-07-21
 
2020年,很多酒店在死去,很多酒店在重生,很多酒店在生死线上挣扎……有人说疫情是“加速洗牌”,但这却是“非正常”的洗牌方式。所谓洗牌,该是在相对良性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体现,优秀的大部分,活下来;劣势的大部分,被淘汰。但疫情让“优胜劣汰”失效,它一视同仁,它摧残粗鄙,也摧残优秀。于是有两种人可能会有更多机会活下来,一种是持续耕耘品牌的长期主义者,另一种是为了活下去“不折手段”的冒险主义者。“赢家”这个词在这一时期也是失效的,因为在这个加速苍老的时期,有些死亡,是重生。然而,无论生死,但有一种项目,它们永远是赢家,就是那些参与文化践行的品牌和项目,那些为文化产业真正付诸实践的人,如安缦,如柏悦,如中国乡村民宿的大多数……


插图 | 杭州法云安缦



- 01 -
   中国的东方美学实践,民宿先行  


前一阵子,养云安缦·院,就是跟上海养云安缦酒店同款的院子开始售卖了。两年前,穷极人力物力,耗时16年的上海养云安缦酒店的揭幕,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一经开业,这家全球最大的安缦,一晚7万的古院住宿价格,迅速刷新了中国酒店之最。这一座诠释着东方文化的“精酿型”酒店,为大家呈现了一个东方美学空间的高级脚本。在刷新中国酒店业价格之最的同时,也为全行业展现了中国的“文化之贵”

只可惜,这座展示东方美学的艺术品酒店,并不是国人设计师的手笔,安缦的御用设计师——澳大利亚建筑师KerryHill以及团队承包了它所有的设计构想。长期以来,中国的商业世界与文化的关系一直是疏离的,很长一段时间,在酒店业,文化的设计展现极其缺乏。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其实已经成长起来了不少有情怀的设计师,然而他们却很是苦闷,因为国民长时间来缺乏艺术修养,商业价值的展现也一直以经济正确为导向,所以很大一部分有才华的设计师也缺乏试验场,他们甚少有时间去创作,而把时间花在了与甲方的“搏斗”上,迫于生计委曲求全。只有那部分特别有资源、机缘和背景的设计师,才会有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那是一段人们“身处中国却远离中国”的时期。所以民宿产业的兴起,就立刻吸引了一大批年轻有灵气的中国设计师,转战到了民宿场,他们有的找到了有缘的甲方,有的自己当起了甲方,在那里,他们得到了一些显露才华的机会,获得了文化生发的养分,取得了不少艺术实践的空间。

也在民宿业兴起的这些年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展现本土文化的设计项目,比如建筑师何崴(三文建筑)的作品——位于浙江省松阳县四平乡平田村“爷爷家青年旅社”;青山周平领军的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打造了苏州老城区的一座私人老宅院,将之改造成了独具风土特色的“熊之旅公寓”;直造建筑事务所用两年时间对民国时期黄郛小学的教师宿舍进行改造,将之变为拥有15间客房的大乐之野(莫干山店);建筑师庄子玉倾心改造了安徽铜陵山居那一处古老的断壁残桓,等等。这些项目,无一不体现着传统语境下的当代画面,它们是东方文化的生活展现。

尽管在商业地产类建筑项目中,这些都只是微小的存在,不值一提,但从这一个个小而美的样本中,东方文化,山水文化,田园文化……那些中国人藏于基因里的美学感知,已经渐渐被激活起来。人们长时间浸泡于西方美学的灌输中,而忘却对东方美的高级感、现代感,与科技感的挖掘与赏识,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时代特性。我们应该感谢这一批设计师,他们以自己的热忱与坚持,触摸到了时代、文化、商业、传播、产业融合的命脉,完成自我的历练和文化的践行,以专业与实践,为消除传统与当代的断层、疏离,作出努力。


插图 | 上海养云安缦



- 02 -
  经济正确和文化正确,哪一个更重要?


我们从文旅开发的热度、乡建民宿兴起的速度就能看到,整个国家对文化的关注度,已经建立起来,但对文化的理解还远远不够。中国文化到底要怎么用?怎么诠释?经济正确和文化正确怎么权衡?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我们看到不少项目走进到一个文化误区,难以自拔。

这里想顺便提一下传统文化的代表——故宫,老觉得故宫的文创思路不太对,故宫文创的思路是沿袭台湾故宫的思路走的,甚至沿袭西方博物馆的思路走的,谁最中国的创始人海丰的一些总结说得极好,说这种模式叫做“文化的被消费”,其核心是西方设计中“衍生品”的思维。追崇的就是赤裸裸的经济正确,消费的却是文化。

“经济正确”并不代表“文化正确”,故宫手中拿着故宫这个超级大IP,运用“文化被消费”的手段,利用创意设计和文化嫁接低质产品,一方面塑造故宫“萌萌哒”形象,一方面取得10+亿的文创收入。文化的降维、文化的被消费不应是故宫该做的事,因为故宫不仅仅是一个大IP,背后还代表文化正确途径的探索,这种探索就是坚持文化的高级、坚持文化的正确和延续、坚持文化的创新和探索。就像台湾的晓芳窑那样:不是学古,而是超越古瓷官窑的精品。当然,这种对未来的探索绝不是晓芳窑一条路,还有其他许多可能性。而故宫的责任就像唐英那样,去引导天下匠人做最好的自己,创造最好的精品。

未来,整个产业都需要去探索文化和商业的共生之路,时代也需要我们做出这样的选择。目前,在这条路上探究的人,也许阿那亚的马寅算一个,蓝城的宋卫平算一个,乌镇的陈向宏算一个……在中国地产行业唯一一家有粉丝的企业是谁?不是阿那亚,而是绿城(也就是现在的蓝城)。因为它有一个灵魂人物:宋卫平。在杭州,就连每一个装空调的小哥都知道:打一个空调孔,其他地产公司是50元,绿城蓝城的空调孔要100元,因为它太难打了,这是质量。

很多人都被卷入文化的旋涡,对文化理解和诠释非常的一厢情愿、简单粗暴,什么东西加上文化二字就以为自己真的是“文化人”了,文化表现最重要的部分不在“传统的挪用”,而是以陈出新,而是“当代”的那一部分,是文化高级的那一部分,是文化创意的那一部分。为什么说中国酒店业的东方美学之路,民宿在先行,因为中国的民宿产业担任起了乡村改建的庞大项目,可以说,那是一个个微小的“文化正确”在推动最终的“经济正确”。它们差不多是中国民间文化最后可以被挽救的机会。我们在民宿产业中看到了文化的活用,文化的当代表达,这才是文化追求的正确途径。我们也希望这部分设计师在这个过程中迅速的成长起来,为更大的项目做支持。


插图 | 日本小众精品民宿



- 03 -
   传统是出发点,而非回归点  


尽管我们的文化实践已经迈开了步伐,但中国对于东方美学的感知,比起日本,还是为时太晚了。日本对东方美学文化的挖掘,比我们早出发了近百年。因此,日本建筑文化的业态,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究,因为中国和日本有着非常相似的母体文化。研究他们,可以让我们用最快的时间走完这100年的发展历程。

日本一直是以个文化表现非常优越的民族,日本的酒店、民宿将东方美学的精髓表达得淋漓尽致,乃至全世界的设计师,但凡想对东方美学有所深造,都会去日本取经吸收灵力,日本也因此成长起来了一大批设计大师,和许许多多不朽的建筑作品。比如落成于1962年的大仓饭店(Hotel Okura)即是诸多日本建筑设计爱好者心中的不朽经典,从一开幕大仓饭店就担负起1964年东京奥运会接待世界宾客的重任,直至2014年4月,大仓饭店亦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访日时的下榻之选。2014年夏天,英国著名杂志《Monocle》在其官方网站及杂志刊载了一篇名为《Save The Okura》的文章,让世界都知道了东京存在着这样一座可视为文化瑰宝的饭店。

大酒店就大酒店的使命,小旅社有小旅社的特色,在日本,除了大型酒店,各个精品酒店及民宿对东方哲理的诠释也各有千秋。尤其是东方生活文化的精髓,在小空间中,总能诠释得入木三分,它们很早就开始为美学与生活并重的空间作努力。哪怕在当下的中国,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美学文化的“东方”,生活文化的“东方”就要弱得多了。


插图 | 日本小众精品民宿


中国文化纠结摇摆了近100年,而日本文化却延续发展了150年。日本的传统美学和日本的现代美学,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分流也有融合,有滋养也有发展,也就是安藤忠雄所说的:“拥抱历史,我们需要分析;拥抱未来,我们需要创意”。

安腾所说的分析,就是让思想回到东方,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寻找自己文化的高级、灵性和密码,在进行创意性创新。东方的思想和西方设计的融合,是日本当代出现那么多设计大师的根本原因。而中国,长期以来的认知教育让我们变得急功近利,对感知教育的不屑与轻蔑,让新生代缺乏探索欲,更谈不起来对东方文化及美学造诣能有什么深刻的理解。

北京建国饭店、北京香山饭店、北京长城饭店、广州白天鹅宾馆、南京金陵饭店,以及上海商城,是在中国设计和建造的最早的七个国际饭店。国内首批高端酒店被建起来的时候,最最根本的要求是——需要有“现代化的面孔”。“现代化的面孔”在当时的理解就是“远离传统”。所以,中国的第一批高级饭店大都是钢筋混凝土玻璃结构的摩天大楼,只有香山饭店在贝律名的坚持和主张下,呈现饱含北京肌理的东方特色——香山饭店由三至四层的翼楼组成,围绕中央大厅展开,与生长了几个世纪的雪松、柏树、云杉比邻。只不过当时甲方对最终白墙灰瓦的饭店并不买账——因为它看起来一点都不“摩登”。

那是整个时代对文化的放逐,而文化与现代化建设,从来都不应该是割裂的。日本深知这一点。在六七十年代,日本政府曾有一次“设计救国、美学救国”的运动,派出一批优秀的设计留学生留学欧美,这些留学生在国外深刻地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文化是一个人从出生就带有的基因,文化之化已经化成血脉、掌纹,如果全盘西化,必然失去自我。因为无论思想和表达,还是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都不允许和支持我们彻彻底底变成一个西方人。文化的无意识永远伴随自己一生,越是到高处,文化的无意识越将制约自己,你去做别人,就会“隔一层”,做自己,则酣畅琳琳。

筱原一男说:“传统是出发点,而非回归点”——从母体文化出发的当代设计,能让作品适应当代语境,适应当代生活,而骨子里的文化质感,则让建筑拥有了意义。如今,相信那些深耕于民宿或文旅实践的领路人,也该领悟到了这一层骨子里的“酣畅淋漓”之快。


插图 | 日本小众精品民宿


特别喜欢Bob Dylan的一句话,我们曾经苍老,如今风华正茂;也很喜欢高晓松的一句话,那时很流氓,现在很善良。因为与黑天鹅的邂逅,整个行业,仿佛在加速苍老,2020年,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可以称这一年为:折叠之年、镜像之年,是一个重生之年。《汉声》杂志的黄永松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双脚(经济和科技)走的太快,脑袋(文化)没有跟上……”所以这一年,我们注定要停下来疾驰的脚步,等一下我们落后的灵魂……去沉淀去思考,洗净灵魂,重新出发,让苍老的自己重新变得年轻,变得风华正茂。


插图 | 日本小众精品民宿


文章版权归达岸品牌管理(杭州)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做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和出版,转载请至公众号输入“转载”查看转载声明。